年轻人猝死有两个共同点,这些信号千万别忽视

猝死年轻化敲响警钟

“35岁歌手心梗离世””38岁教授健身时猝死”——这些触目惊心的新闻深入了解背后,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壮危机。近年来,猝死事件在中青年群体中呈现爆发式增长,《中国心源性猝死流行病学调查》显示,18-35岁人群猝死比例已从2015年的12%飙升至2024年的28%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90%以上的猝死发生在医院外,抢救时刻窗口极短。

为什么看似健壮的年轻人会突然离世?专家指出,年轻人猝死有两个共同点:一是多数人存在不自知的”隐性”心脏疾病;二是发病前往往存在急性触发影响。这两个特点就像定时炸弹,一旦同时引爆就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剧。

共同点一:隐性心脏疾病是罪魁祸首

你知道吗?80%以上的猝死是由心脏难题引起的。很多年轻人看似健壮,实则心脏早已埋下隐患。这些隐患主要分为两类:

第一类是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,占青年猝死的30%以上,包括肥厚型心肌病、长QT综合征等。这些疾病就像心脏里的”定时炸弹”,平时可能毫无症状,一旦发作却可能致命。

第二类是后天获得性心血管疾病,如冠心病、心肌炎等。令人震惊的是,30-40岁冠心病患者已占心梗总人数的43%!长期吃外卖、熬夜、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性,正在加速年轻人的血管老化。

最可怕的是,很多年轻人对自己的心脏状况洗耳恭听。他们总觉得自己年轻力壮,偶尔胸闷胸痛也不当回事,等到症状严重时往往为时已晚。

共同点二:这些诱因正在透支你的生活

2020年《中国急救医学》期刊研究显示,超半数青年猝死者在发病前都有下面内容诱因:过度劳累、心情激动、长期熬夜、暴饮暴食、大量饮酒…

这些行为会刺激交感神经过度兴奋,导致冠脉斑块破裂、心律失常。想象一下,当你连续加班到凌晨,或者通宵打游戏时,你的心脏正在承受怎样的压力?

更糟糕的是,年轻人普遍存在”健壮感知偏差”。觉得”我还年轻””熬个夜没什么”,殊不知每一次透支都是在消耗生活值。等到出现明显不适时,往往已经处于危险边缘。

怎样守护你的”小心脏”

既然知道了年轻人猝死有两个共同点,我们该怎样预防呢?

开门见山说,要主动筛查。特别是有家族猝死史的人,建议定期做心电图、心脏超声检查。高血压、高血脂人群更要密切监测指标。

接下来要讲,调整生活方式。保证7-8小时睡眠、低盐低脂饮食、适度运动…这些老生常谈的建议,恰恰是最有效的”护心符”。

最重要的是学会识别预警信号。猝死前1周,多数患者会出现疲劳、胸闷、心悸等症状。记住:当不适感明显加重时,一定要立即休息并就医!

生活只有一次,别让”我还年轻”成为忽视健壮的借口。从今天开始,关注你的心脏健壮,远离猝死风险。毕竟,预防永远比抢救来得容易,不是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