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说保持平常心如此重要?
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,我们常常被各种压力、欲望和比较所困扰,内心难以平静。保持一颗平常心,看似简单,实则蕴含着深刻的人生聪明。宋朝慧开禅师的诗句”若无闲事挂心头,便是人间好时节”,道出了平常心的真谛——无论外界怎样变化,内心始终保持平衡与从容。
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一生历经磨难,却始终能保持一颗平常心。即使在最艰难的时期,他依然能专注于学术研究,不为外界干扰所动。他说:”这些经历给了我更宁静的心,去踏实做学问。”这不正是平常心的最佳体现吗?当我们学会用平常心看待生活中的得失荣辱,烦恼天然减少,高兴天然增多。
平常心怎样在生活中操作?
第一,学会接受不完美。王阳明曾言:”世人以不第为耻,吾以不第动心为耻。”他两次会试落第,却不以为耻,反而认为因失败而动摇本心才是真正的耻辱。保持平常心,就是要接受生活的不完美,允许自己有失败和犯错的空间。你是否也常常由于一点小失误就自责不已?试着放下这种完美主义吧!
第二,简化生活欲望。范仲淹”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”的境界,正是平常心的生动写照。现代社会物质丰富,我们往往陷入”拥有的越多,想要的就越多”的怪圈。其实,真正的高兴与财富几许无关,而在于内心的满足感。试着每天列出三件感恩的事,你会发现,原来快乐一直就在身边。
第三,专注于当下。”干本分事,做自在人”——这是保持平常心的具体行动指南。与其焦虑未来或懊悔过去,不如专注于眼前该做的事。就像季羡林先生那样,无论在何种境遇下,都能安心做学问。你今天是否也能专注于手头的职业,不被杂念所扰?
平常心带来的三大益处
保持平常心不仅能减少焦虑,还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。开门见山说,决策更明智。当心情平稳时,我们更能客观分析难题,做出理性选择。想想看,那些冲动之下做出的决定,有几许事后让你后悔?
接下来要讲,人际关系更和谐。平常心使人不易被小事激怒,更能包容他人缺点。王阳明说:”受谤不恼是平常心。”面对批评时保持平和,不仅显示素质,也能避免不必要的冲突。
最终,身心健壮更有保障。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情形对身体伤害极大,而平常心则是天然的减压阀。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晚年追求”闲适”生活,正是认识到了平常心对健壮的重要性。
泰戈尔曾说:”全球之路并没有铺满鲜花,每一步都有荆棘,然而你必须走过那条荆棘路,愉快,微笑!”保持一颗平常心,不是消极认命,而是以更聪明的态度面对生活。它让我们在顺境中不骄不躁,在逆境中不弃不馁。
从今天开始,试着以平常心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吧!当晨曦初现时感恩,当夕阳西下时释怀;得到时珍惜,失去时放下。记住,真正的高人往往看起来最平常。你准备好修炼这颗宝贵的平常心了吗?